中文 / EN
当前位置Home > 首页 > 应用领域 > 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
为什么使用氮化硅薄膜?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3:50:16

氮化硅薄膜窗格是一个在微电子、微机电系统和先进材料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。 简单来说,氮化硅薄膜窗格指的是在硅片等基底上,通过特定工艺沉积一层非常薄(通常是纳米到微米级别)的氮化硅薄膜,然后通过光刻和刻蚀技术,在这层薄膜上制作出微小的、规则或不规则的开口或窗口结构。

 

1. 为什么使用氮化硅薄膜?

氮化硅是一种性能极其优异的工程陶瓷材料,作为薄膜具有以下关键优势:

  • 优异的机械强度与韧性: 氮化硅薄膜非常坚固,能够承受很大的机械应力,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。这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微结构(如MEMS传感器中的振膜)的支撑层或保护层。

  • 卓越的化学惰性: 它对大多数酸、碱和溶剂都具有极高的抵抗能力(除了热磷酸和氢氟酸)。这一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钝化层刻蚀阻挡层

  • 良好的绝缘性: 氮化硅是优秀的电绝缘体,常用于集成电路中的绝缘层。

  • 高密度和低针孔率: 高质量沉积的氮化硅薄膜非常致密,能有效阻挡水分、钠离子等污染物的扩散,保护敏感的电子元件。

  • 对可见光和红外光透明: 在某些应用中,它可以作为光学窗口。


2. “窗格是如何形成的?

窗格的形成是微纳加工技术的核心步骤,通常包括:

  1. 薄膜沉积: 首先在硅片基底上沉积一层连续的氮化硅薄膜。常用的方法有:

    •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(LPCVD): 可获得应力可控、高质量、均匀的薄膜,是MEMS领域的标准工艺。

    •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(PECVD): 沉积温度较低,适合后端工艺,但薄膜质量(如密度、应力)通常不如LPCVD

  2. 光刻:

    • 在氮化硅薄膜上涂覆一层光刻胶。

    • 通过掩膜版(上面有设计好的窗格图案)用紫外线进行曝光。

    • 显影后,光刻胶上就留下了与窗格图案相对应的开口。

  3. 刻蚀:

    • 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没有光刻胶保护的氮化硅区域去除。

    • 干法刻蚀(反应离子刻蚀,RIE): 是目前的主流方法,可以产生侧壁垂直、精度高的窗格。

    • 湿法刻蚀:       使用热磷酸等化学品,各向同性,可能会产生横向钻蚀,精度较低。

  4. 去胶与清洗: 去除剩余的光刻胶,并对硅片进行清洗,最终得到带有精确窗格图案的氮化硅薄膜结构。


3. 主要应用领域

氮化硅薄膜窗格是许多高科技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:

  • 集成电路(IC)制造:

    • 局部氧化(LOCOS)的掩蔽层: 这是最经典的应用之一。氮化硅作为氧化阻挡层,在需要生长场氧的区域开出窗格,硅只有在窗格处才会被氧化,从而定义出晶体管的活性区。

    • 钝化层:       作为芯片最外层的保护膜,防止划伤和环境污染。上面的窗格用于露出焊盘,以便进行引线键合。

  • 微机电系统(MEMS):

    • 体硅微加工中的刻蚀掩膜:       氮化硅对某些硅刻蚀剂(如KOHTMAH)具有极高的抵抗能力。因此,在需要进行深度硅刻蚀的区域开出窗格,氮化硅薄膜会保护其他区域不被刻蚀。

    • 传感器膜片:       例如压力传感器或麦克风,氮化硅薄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薄且坚固的振膜。窗格可能用于背腔的释放或作为参考压力通道。

    • 纳米孔:       在超薄的氮化硅薄膜上制作出纳米级别的窗格(纳米孔),用于DNA测序等生物传感应用。

  • 光电子和显示技术:

    • 作为红外传感器或探测器(如热成像仪)的保护窗口。

    • 在微显示器件中作为微镜或光学结构的支撑层。

  • 先进封装:

    • 在晶圆级封装中,用于定义互连点或密封空腔。


4. 关键考量因素

在设计和使用氮化硅薄膜窗格时,工程师需要重点关注:

  • 薄膜应力: 沉积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(张应力或压应力)至关重要。过大的应力会导致薄膜卷曲、翘曲甚至破裂。需要通过工艺参数(如LPCVD的温度、反应气体比例)精确控制。

  • 窗格尺寸和形状: 窗格的尺寸(从微米到纳米级)、纵横比(深度与宽度之比)和轮廓(垂直或倾斜的侧壁)直接影响器件的性能。

  • 粘附性: 氮化硅薄膜与基底(通常是硅,有时是二氧化硅)的粘附必须非常牢固。

  • 选择性刻蚀: 在刻蚀氮化硅窗格时,必须对下方的材料(如硅或二氧化硅)有很高的刻蚀选择比,反之亦然。

总结

氮化硅薄膜窗格是现代微加工技术的基石之一。它将氮化硅材料的优异性能与光刻技术的图形化能力相结合,使得在微小尺度上构建复杂的结构和功能成为可能。从我们口袋里的手机芯片到汽车中的安全气囊传感器,再到前沿的基因测序仪,其背后都可能有着这些微小而坚固的窗格在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


版权所有 苏州原位芯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© 苏ICP备15018093号-7  苏公安备 NO.32059002002439  网站地图